皮膚的類型可分為油性、中性、乾性、與混合性膚質,分類標準完全取決皮脂腺的分泌量與皮膚含水量兩者間的平衡關係

乾性膚質的人,肌膚的油脂分泌量、含水量及保水能力都不足,絕對需要加強保濕。

油性膚質的人,雖然皮脂腺分泌較為旺盛,但皮膚依然可能同時處於缺水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外油內乾膚質。

至於中性膚質的人,油水平衡的狀態雖然得天獨厚,但也可能隨著季節與環境變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因保養不當而出現肌膚缺水的狀況。

 皮膚的保濕機制
皮膚障壁(Skin Barrier)為物質經皮吸收的限速層,對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及抵禦外界環境的有害因素皆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皮膚障壁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止機體水分經皮膚散發到周圍環境中,但水分仍可經汗管或經被動運輸而達到皮膚表面。

皮膚障壁的保濕機制主要藉由角質層細胞間隙中的NMF天然保濕因子(例如尿素、玻尿酸、胺基酸等)、再加上由皮脂腺分泌出來的皮脂膜,共同幫助肌膚維持著水份的平衡。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其含水量約佔體重的18-20%。正常皮膚皮表的含水量約為整體皮膚含水量的15-30%,一旦表皮的含水量低於10%,即屬於皮膚乾燥。

 皮膚乾燥的原因

內在因素

1.遺傳因素
2.隨著年齡增長而造成皮膚中的天然保濕因子流失、皮脂腺分泌量不足、黏液多醣類合成能力降低、細胞新陳代謝速率下降導致老廢角質的堆積等問題,進而影響肌膚保濕能力。
3.角質過度增生、且更緊密,使水分無法充分供給至各細胞。

外在因素
1.外界環境相對濕度下降,使皮表水分蒸發速度加快。
2.過度曝曬陽光。
3.許多不當的保養方法也會導致皮膚乾燥,例如使用含鹼的洗面皂、過度清潔、或使用水溫過高的熱水來洗臉等原因均會破壞皮脂膜。
4.飲食不當,以及菸酒過量。
5.壓力、藥物等影響。

皮膚乾燥的症狀
當角質層因各種內外在因素失去水份及油脂時,角質細胞間的聚合力會增加,形成角質細胞的堆積,無法正常脫落,容易在臉部、四肢及軀幹等處的皮膚出現乾燥、紅癢、緊繃、粗糙、脫皮、龜裂、破皮等症狀嚴重時可能併發魚鱗癬、冬季癢、冬季性濕疹或富貴手等疾病。

皮膚乾燥的原因
如何改善皮膚的乾燥問題呢?首先必須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如日曬、菸酒、冷空氣吹拂等。此外,洗臉時應使用溫和具滋潤作用的潔膚乳,並儘量使用冷水以減少水份及油脂的流失,並於洗完臉後,趁皮膚還濕潤時,趕快使用保濕產品

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保濕產品,常令人不知如何下手,試來試去,總是聽到乾性膚質的人抱怨乾荒依舊、而不少肌膚外油內乾的人卻總是補水不成反補油,問題就在於保濕成分與產品劑型的選擇不當


保濕成分依其研發順序以及功能兩大類:

1.密封式的保濕成分
僅含有油脂與水分,兩者藉由乳化劑混合而成,屬於較傳統的保濕製劑
成分包括有石蠟、綿羊油、礦物油、植物油、脂肪酸等,主要作用將皮膚表面密封起來,防止皮膚水分的蒸發。

2.濕潤劑
濕潤劑的作用為吸水,其吸水的範圍可自空氣中的水分子、甚至可將真皮中的水份帶到表皮上。
屬於濕潤劑的成分包括甘油、尿素、玻尿酸、葡萄糖酸、乳糖酸、分子酊(Ceramide)、膠原蛋白等。
其中,玻尿酸由於可以吸收並緊密結合500倍的水分,因此獲得了「保濕天王」的封號。至於果酸則可幫助角質層正常代謝,以維持角質層良好的保水功能;此外,果酸還可促進真皮層內玻尿酸的增生,增進皮膚保水能力,尤其是第二代果酸-葡萄糖酸與第三代果酸-乳糖酸皆屬於多重水基果酸,具有極高的保濕性。


吸水、鎖水 怎麼做才對?

在認識了常見的保濕成分後,接著就必須瞭解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保濕。原則上,吸水與鎖水必須兩全其美,乾性膚質才能全面解渴;而外油內乾膚質只要加強肌膚吸水能力即可重獲油水平衡:

1.外油內乾膚質的保濕工作
外油內乾膚質的人由於本身油脂分泌較多,等於擁有了天然的鎖水層,只要加強肌膚吸水能力,並不需要太擔心水分散失的問題,因此可選擇具吸水功能的保濕成分,且劑型必須清爽不油膩,這樣一來才能得到油水平衡

2.乾性膚質的保濕工作
乾性膚質者尤其需要加強保濕,建議先利用具吸水作用的保濕成分來提升肌膚含水量,之後再使用乳液或面霜來完成鎖水的工作,如此雙管齊下才能解決肌膚缺水之苦。

此外,要特別強調的是,由於清潔肌膚的動作會洗去具有天然保溼作用的表皮油脂,在皮脂腺還沒恢復正常分泌之前,最好能馬上使用保溼產品,而且不論乾性或油性肌膚均切忌洗完臉後馬上接觸室外的冷空氣或進入冷氣房,因為這樣一來皮膚的水分就會迅速蒸發,皮膚失去了水分,屆時就算用了再強的吸水成分、塗了再厚的乳液也成效不彰了。當然,飲用充足的水份(每天建議至少2000cc),以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也是肌膚保濕的首要工作。 
 

《資料來源-妮傲絲翠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neoasia.com.tw/skincare/skin_q_0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